原作: willhunting
這篇文章是我在今年五月九號寫的,那是我忙了一段時間後,為了紀念我最欣賞的演員張國榮而寫的一篇文章,主要是在介紹阿飛正傳這部電影,也就貼過來這裡,當作個拋磚引玉。
阿飛正傳是我這輩子最喜歡的電影。
兩個禮拜前我又一次看完了阿飛正傳,當然,我這次會回頭去去看是因為張國榮的離世。我知道我有必要再去細細回味懷念這影響我至深的電影。其實,上一次完整地看完這部電影,已經是七年多前的事了,那時我還只是一個國二的學生。
阿飛正傳在一九九七年被評為香港九零年代最重要的電影,我不意外,這也會是我的想法,甚至我的國中歲月,似乎總是呈現那令人難忘的,意境幽長的菲律賓從林的橫移鏡頭。這篇文章的立論觀點可能會有點龐雜,我會以張國榮演過的作品中的地位,和王家衛拍過的電影,甚至是在八九零年代香港電影的獨特定位來討論阿飛正傳。首先肯定的是,我們喜歡的,欣賞的張國榮已經不會再有電影作品了,回顧他從影二十五年以來,他有不少佳作,甚至有一些作品是在香港及中國電影甚至世界影史都有絕對重要性的。大部分我見過的人,都會認為霸王別姬是他最成功的作品,或許在參加坎城影展得到金棕櫚獎的那段時間,連他本人也會這樣認為。但多年下來,我會認為阿飛正傳才是張國榮最好,最感動人心的電影印象。
首先拿這兩部電影作個比較,霸片格局遠大,氣韻綿長,更別說程蝶衣這個角色華人影壇不會有比張國榮適合的演員,從頭到尾這部戲沒有什麼缺點,劇情的推展在陳凱歌的鋪陳下也別致細膩,尤其張國榮實在太搶眼,我們也知道他為這部戲下過多少苦功,但是,風格奇詭,劇情推演大異常態的阿飛正傳,卻一樣以梁朝偉的乍現作結,同樣是餘韻無窮,甚至,這部實驗性極強的電影,正因它的不按牌理,反而超乎了自導演以降所有作者的想像,成為影史上的一大奇談。而且更重要的是,張國榮的心神合一和揮灑自如寫 下了一個永難忘懷的經驗和經典,這樣的角色形象, 王家衛後來在東邪西毒刻意避開,在春光乍洩也無力 著手,雖然王家衛是第一個洞悉張國榮的"不羈無依" 這種特質的導演和作者,卻為了不重作馮婦而只讓榮少"飛"一次,這樣的角色形象在其他導演的作品中,都再難掌握住。當張國榮自己都說只有在演阿飛的時候,或許是角色最貼近我本人的一次時,我更肯定了 阿飛正傳之於張國榮,正像是劇中的旭,他已經發現了什麼是最和他本人契合的了。
王家衛從一九八零年開始從事編劇,一九八八年的旺角卡門是他第一部導演作品,未脫傳統敘事手法的窠臼中仍能為他新穎的影像風格拍手叫好,這部也被認 為是劉德華和張曼玉早期的代表風格作。因為這部電影,王家衛在台灣也角逐了金馬獎的最佳導演,闖出一番名號之後,在影之傑的鄧光榮全力支援下,王家衛決定再以旺角卡門的人馬拍一個理想中的大作。他認為一般電影的敘事手法已經讓觀眾可以很快進入狀況進而猜測出劇情走向,而失去觀影的新鮮和驚奇感,他開始構思不一樣的敘事和編劇方式,他想說一個故事,是關於他成長的六零年代,那個年代的香港似乎總是飄浮著一些氣味,是強烈的情感交流,卻是無言而顯得沉默的。於是一開始,他認為在旺角卡門中有突出表現的劉德華是幫他說故事的好人選。一九八九年,王家衛透過關係被介紹給正面臨退休事宜的天王-張國榮,一開始張國榮應允在這部籌劃中的電影客串演出,但隨著兩個人愈談愈投機,到最後,張國榮完全成為了王家衛心目中的主角。說張國榮的人物特質造就了阿飛正傳是不為過的,王家衛都說過,旭這個角色也是張國榮本人,某方面也是因他而生的。
一九九零年,在歌壇拒絕再完的張國榮全力投入阿飛正傳的演出,為了配合六零年代的場景,張叔平在九龍一帶費了很多心力,演員們更是卯足全力配合王家衛一再改拍的劇情。集合了張國榮,劉德華,張曼玉,劉嘉玲,梁朝偉和第一次演戲的老牌女歌手潘迪華,四生兩旦的超強卡司在拍攝初期就受到香港,甚至是日本韓國的密切關注。在構想大體具現以後,王家衛認為要以兩集才能把故事拍完,大抵上來說,第一集就是現在阿飛正傳的成品,而第二集的主線應該會是在梁朝偉這個賭徒和張曼玉所飾演的蘇麗珍的一些感情,而李殿朗被設定演出梁朝偉的姐姐,劉德華也被設計會繼續出現,當然這些部分是不會再有被拍出來的機會了。
拍這部戲的辛苦讓即使是演技精湛的張國榮都要叫苦連天,張國榮提過很多次,他是有自信的one-take profession,但演出和張曼玉的床戲時,硬是拍了三十幾個take,而劉嘉玲擦地和他對話的戲,更是誇張地拍到了47個take。
一開始的構想,是三段故事,一段是在30年代香港的漁村,第二段是六零年到六三年之間,第三段是到菲律賓的故事,但開始作業以後,第一段就被割捨了,於是拍完六零年代的部分,劇組在1990年11月28號開往菲律賓,在計劃中要趕著在聖誕檔期上映的阿飛正傳,不但是超時拍攝,更是已經幾乎花掉了老闆鄧光榮所有經費,原本計劃兩集共花一千萬的阿飛正傳,拍到此時已經花過了一千萬,膠卷更用過了六萬呎。菲律賓八日的外景戲主要是張國榮和劉德華的戲,拍攝過程中,一直有韓國媒體前來採訪拍攝拍戲狀況,在兩大男主角都是沒能好好睡覺的情形下,終於趕在八日內把戲拍完。張國榮的最後一幕原本是設定他在火車過橋時跳橋自殺,這個鏡頭拍了八次,最後還是因為直升機狀況不理想而作罷,最後旭的結尾不妨就作到火車上。然後劇組全力趕回香港把握時間作最後的後製。終於,在年底以迎新年的強力號召,超大卡司的阿飛正傳上映了,然而首映會上記者們的焦點全是張國榮的退休計劃,緩慢難懂的劇情更不如周星馳的賭聖對港人來說的直接討好,於是僅十二天,這部之前被譽為最大期待的電影就下片了。在台灣的情形也好不到哪去,但總算是憑著大卡司上了年度十大國片票房的第十名,但是衝著大明星來的台灣觀眾也一樣對阿飛正傳大罵不已,甚至有人揚言王家衛要真敢把續集拍出來就要燒戲院。於是在老闆鄧光榮差點氣死的情形下,自王家衛以降的人沒人敢再提這部戲,直到下半年的香港金像獎和台灣金馬獎。張國榮當時人在加拿大,沒能看見阿飛橫掃會場的驚人,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這三個大獎阿飛包辦了,劉嘉玲和潘迪華也各自入圍女主角女配角,技術部分杜可風張叔平聯手奪獎。憑著這樣的氣勢阿飛正傳的全部參與人員浩浩蕩蕩信心滿滿地殺到台灣準備繼續拿獎,張國榮的海外傳真相信本版版友很多人都看過,他說曼玉已經拿過了,他很希望嘉玲能以此片拿獎,而我也曾貼過演員們在台灣的合照。得獎情形和金像獎差異不大,同樣有入圍的劉嘉玲和潘迪華還是敗給了張曼玉和王萊,但最讓人遺憾的是張國榮的落馬,在評審的票選上,張國榮以懸殊的差距輸給了郎雄,當時讓大家都跌破了眼鏡,我們可以看見張國榮的遺憾,同時也可以看到他立刻起身向郎雄握手恭賀時所展現的風度。但,王家衛和阿飛正傳仍是在推手,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阮玲玉等強敵環伺的情形下奪得最佳導演和最佳影片。同時,在亞太影展下,潘迪華也拿下來最佳女配角,法國南特影展上更是讓劉嘉玲拿了生平唯一的一個獎項。此後,阿飛正傳再度引起一陣子的話題,尤其是對於梁朝偉在最後的驚鴻一瞥,從一開始的不解難明,到變成影史畫龍點睛的經典之作,是有很長的一段路的。
回顧這部影片,張國榮演得瀟灑不羈,一開始的鏡頭和對白就成為最讓人難忘的搭訕技巧。梳著油頭,放蕩的浪子,是張國榮難得的螢幕形象,是一種帶著無依性的飄泊情懷。這個角色正是要長得俊秀卻又要有那種不羈和邪氣,所以一般帥哥還演不來,處處留情叛逆灑脫,卻又不是絕對地無情和冷漠。整部戲下來,張國榮的每個鏡頭都是無限魅力的展現,第一幕的搭訕,那分自若和自信正映襯著他對鏡獨舞時的從容和藏在心中的那分迷惑和自欺。在張曼玉決心離開時,他又是對著鏡子梳著自己的頭,隨後他又在和LULU初相逢時再次表現這個動作,旭仔總是攬鏡梳頭,他確是自戀的,同時也藉著一再地觀看自己的影像找尋和認同自我的存在感,藉口著不得已的放浪形骸其實讓他失去了自我的存在認同,進而失去生命意義。
在和養母對話時,旭仔是那麼地直撞,並以一種帶著毀滅性的心態處理這段母子關係,但是當養母決心告知他生母所在時,一個鏡頭,張國榮的眼波流轉,突然從木然到不捨,那片刻的真情流露令我永難忘懷。很多年之後我知道張國榮的成長背景和家庭情形,我才驚呼於王家衛的設計,是眼光,還是巧合?
不少場景,是在大雨的夜裡拍攝的,雨能讓情緒隱動著,也能轉為強烈的爆發。
第一個雨夜,可愛的警察劉德華和蘇麗珍邂逅了,這是一段感情線令人動容卻描寫地極不明顯,這種感情確實難見於一般電影裡,王家衛處理得不慍不火,劉德華對珍的關懷和若有似無的情動在一個一個夜晚飄動著,珍徹底愛上了旭這個迷人的浪子,那一晚,劉德華帶著她去找了旭,只有路燈和月光,下著雨的朦朧使著感情也迷濛了起來,張國榮的眼神是些微的同情自責,還是純然不解,一個在樓梯上的回眸,是英俊,是飄逸,甚至那張臉,就是一個王家衛懷念的年代才有的意境和故事。此時張國榮道出了他的感情觀,劉嘉玲在之後這一段的演出值得欣賞。回顧張國榮和劉嘉玲的兩場床戲,第一場真是讓我覺得旭太可愛,太壞,壞得太瀟灑,直接把電風扇轉過來,之後一句"電話丟了就是人也可以丟了"更是讓人大笑不已;然而這樣的旭,突然在面對LULU的恐嚇下暴起,那神色的果決兇狠,張國榮演來毫不拖泥帶水,又不至猙獰可怖,只剩下那讓人呆愣的,壞。第二場床戲發生前就是珍來尋鞋的那夜,剛發過火,內心正矛盾煩雜的旭面對著軟化的LULU示好的挑逗,如何從那夾雜著怒意的尷尬中轉化為放肆的調情,張國榮再一次說明,香港的帥哥只有他能演到這種程度。
第二個雨夜,是在旭仔已赴菲律賓之後,LULU在雨夜將情緒一次釋放出來,張學友的角色,無疑是大配角,映襯著劇中好友旭仔的一切優勢,學友顯得不堪,他唯一的表現就是在這雨夜之後,開著旭的車,他心裡對LULU自然有一些希冀,儘管那是天真的一廂情願,但是雨讓人清醒,LULU的話更是和雨勢一起澆息他的希望,終於,一個巴掌,滂沱大雨中,留著兩個不知何去何從的男女,大雨又是否真讓他們清醒了嗎?
在菲律賓的戲,是個獨特的構思。很難想像,王家衛何以要將六零年的香港和菲律賓扯上一些關聯,或許在那個年代還算有發展希望的菲國竟是王導童年的一些想像和回憶。我們可以發現,王家衛是一個超級拉丁音樂迷,除了東邪西毒,阿飛正傳之後的王家衛電影沒有一部沒有拉丁音樂,春光乍洩和花樣年華更直接完全以阿根廷歌手或是Nat King Cole的歌曲和菲律賓樂隊演奏的拉丁老歌作配樂。在阿飛正傳中,同樣地,清一色配樂和主題曲都是拉丁音樂,包括那令人難忘的叢林主題旋律-"Always In My Heart",和由同樣樂手演奏的,在菲律賓車站旭仔殺人後的片刻的"You Belong To My Heart",以及第一個雨夜難忘的音樂-Xavier Cugat樂隊的名作"My Shawl",和杜可風展現驚人的跟攝技術的"Siboney"(張國榮和劉德華登上車站的主觀鏡),以及主題曲"是這樣的"的原曲"Jungle Drums"。這幾首樂曲都是五六零年代有名的拉丁音樂,這和之後在重慶森林的California Dreaming以及花樣年華中的拉丁情歌有著相同之處,就是都是六零年的名歌,不但切合影片時間,更是王家衛童年的模糊的難忘回憶。
王家衛很多年後說過,阿飛正傳只是一個過程,是他在尋找自己的開始,也是他對過往情懷的一種深刻表達。的確,這部電影夾雜在旺角卡門這樣的八零年末期香港黑幫片和重慶森林等後現代風格強烈的作品之間,阿飛正傳之於王家衛電影只是一個過渡期,是一個半成品,卻意外地以它的懷舊色彩,和那泛著一些綠色色調,以及總是打在人物身上的場光,成為風格強烈的作品。更因來不及作完而匆匆讓人一瞥的梁朝偉迷人的梳理整裝,和那微亮的小閣樓,以及Jungle Drums這樣節奏強烈旋律特殊的配樂托出的整體氛圍,在在成為了最不可磨滅的觀影經驗。張國榮的演出更是全片核心,環繞著他的兩三個人際圈則是各自令人叫好的故事,劉德華難得的成名後配角演出竟也同樣地讓他至今難忘,他說過很多次,他不介意演配角,就如同他在阿飛正傳中就短短的那幾幕,但是是讓人難忘的。張學友也說過阿飛正傳是他演過的電影中最喜歡的幾部,可惜在劇情開展時他的戲分也隨之結束。
再看張國榮最後的演出,一場獨行於叢林的背影跟攝,那緩下的步伐,闊步揮臂的失落與堅絕,配合主題旋律"Always In My Heart",複雜的情感全化為失望,旭終於失去一切過往耽溺的理由,這一幕後來成為張國榮出殯前一天播放的畫面。王家衛的音樂選擇其實已在言志,這部電影是一個懷著濃烈情感暗浮的故事,Always in my heart,You belong to my heart在在都是王家衛的心聲,也是藉由張國榮表演出角色內心的真實情感和依歸,沒想到演出者張國榮本人竟是這麼需要這角色來找自我認同,這是我這一次看阿飛正傳最驚人的發現。
在旅館和劉德華的戲,兩個早已見過面的男人在異鄉相逢,劉德華不好說什麼,這一段對話又是一次高明手法的展現,很少在香港電影中,除了黑幫情義之外的浮濫生死兄弟情,看到對男人之間的著墨和描寫。旭和潮從來也不是朋友,但這一幕顯然帶出了些兩人的可能性,一種他鄉相逢時的同伴情誼,但是這兩個人都淡然地面對這一晚,又是一個三點鐘,又是一個難耐的無奈時刻,阿飛正傳的次母題-時間又玩弄著兩個寂寞男人的深夜心緒,一個是剛剛才找完妓女爛醉在路旁的失意浪子,一個是拘謹保守,面對著女孩上門而仍坐懷不亂的正直船員,他們的交談最後在令人玩味的提醒中結束。張國榮沉吟片刻後的一句"我是不是見過你?"和最後一句"希望不要吧",又是一個轉折,那裡面是一點的人情世故,是一點的異地情誼。
接下來就是阿飛正傳全片最扣人心弦的動作戲了,究竟為何旭仔要騙護照,我們不是很能找到合理的原因,然而如果真的在欣賞阿飛正傳時會知道那根本不需要解釋,他把潮仔帶去同樣是個奇怪的選擇。然而精彩處又來了,一刀刺進那個菲律賓仔之後,張國榮步出的瞬間是一派自在和若無其事,但是此時出現的配樂-You Belong To My Heart竟像是旭對這世界的遺言和贈別,但是很短暫。他的神色平靜得很短暫,配樂出現的很短暫,這之後,旭仔就走向了死亡之路。在火車上的對話,劉德華終於在盛怒之下說破兩人之前微妙的緣分,王家衛是在強調那分淡淡的,卻可以是執著的永恆情感。旭仔沒有忘記,他只是多情,卻沒有欺騙,那一個下午也許已經無足輕重了,但確實是生命裡重要的片刻,難忘的轉瞬。而劉德華一句耐人尋味的自白"我最後一次見到他的時候",顯然是以第一人稱向一個第三人敘說,極像是為原本計劃內的阿飛正傳續集埋下伏筆。旭仔望著在薄霧中已升起的朝陽,喃喃地說著自己終於知道了自己最愛的人是誰,一句"只是不知道他(她)現在過得好不好"讓大家費心猜測許久,覺得要扯給在全片出現過的八個女人理由都很不充分(珍,LULU,養母,養母家的僕人,親生母親,妓女,旅館老闆娘,佇足旅館的女孩),當然也很難賴給劉德華或張學友,甚至是沒有和任何人有交集的梁朝偉。我們只需要相信文案中說的,他只愛自己就夠了。也或者,根本沒那個人。他現在只是知道,自己這輩子感情終將沒有依歸,不知何去何從,不知何時相逢。
全片在火車在叢林中駛去的鏡頭開始,邁向結束,也來到了最餘韻無窮的部分,劉嘉玲終於來到菲律賓,終於開始了王家衛多年來愛用的"錯過"的濫觴,無心關注於球賽的珍,終於試著打了一通電話給曾經等待著他的潮仔,然而她早就錯過。夜蘭人靜,熟悉的電話鈴聲獨自劃破寧靜,是無奈,是淒清,人間的緣分交葛和情感流轉至此,竟是讓我輕嘆一聲,又不忍一刻轉頭閉目,夜的聲息和這幕電話亭成為令人感動的場景描寫,然後梁朝偉和結尾音樂"Jungle Drums"一起登場,小閣樓裡,只有一抹光線照進,梁朝偉自若地梳理著,套上西裝叼著煙默然起身,燈一關,矮著身離去時,只是讓人覺得阿飛正傳結束的高明,又讓人悵惘,難以言盡說明的低迴和愁緒,在梅豔芳的歌聲中,原來一切就只要用一句"是這樣的"就好,王家衛似是在向困惑的觀眾,愁悵的觀眾,憤怒的觀眾說明,阿飛正傳就是這樣的。
把阿飛正傳評完後,這篇文章也差不多要走到盡頭,若這是一篇為影而評的文章,則到此處我已可停筆,但既然是強調張國榮的電影中最經典深刻之作,我則不得不再多說兩句。這些年來,我經常在想為什麼這部電影會是我最愛的電影...我絕不會說它是拍得最好的電影,甚至我不能說它肯定拍得比霸王別姬好,但是我已在開始強調過,霸王別姬是整部的氣勢和人物深刻的情感綿長感人,並且設計得極能讓觀眾走入角色引發同情,以致在蝶衣的最後一幕讓人低迴良久,甚至片尾主題曲"當愛已成往事"也絕對是上上之選。但阿飛正傳是一個演員完全從角色上反視到自我的真影,情緒低婉流轉於令人思緒浮動的夜,懷念著的午後時光,不但是王家衛對六零年代這個已逝去歲月的感懷,也是張國榮本身的記憶追尋和自我完成。張國榮說過"六零年代真就是這樣的,我一進那房子,就完完全全想起了我小時候的家。" 感情表現處理得含蓄,卻透過時間的手段(如永遠的一分鐘)成為永恆的記憶,養子對養母的依戀,老實的男生對女孩的同情與暗戀,在在強化了"感情"這個主題。沒有腳的鳥,更是另一經典設計,除了最撼動人心的主角張國榮完全自身代言說法了旭這個迷死人的角色之外,還有杜可風張叔平和陳明道在音樂選用上的完美配合,再加上本來因為趕上映而無心插柳的半完成感,反而透過梁朝偉沒能實現的續集昭告而成為最讓人久久不能抽離的電影經驗。因此留在我心裡的餘韻迴盪,很多年後,還一直讓我從這電影的影象或對白或音樂體會到很多不一樣的看法,我想這甚至遠超過王家衛本人對這部電影的想像,它無意中形成的空間感和時間感對我而言其實比乍看下可歌可泣的霸王別姬來得還大,而且正如王家衛說的,"張國榮演得很好,他根本是在演自己嘛!其實他不是一個這麼basic的人,他是帶著點不羈和灑脫的。"這部戲的形神合一和巧合中的背景及命運相似,實在遠超過程蝶衣或何寶榮,多少個鏡頭下的面部特寫,多少年來我都一直深刻地藏於心中。我因為看了這部電影而喜歡上張國榮,也因為這部電影讓我開始懂得欣賞電影,我也才開始喜歡唱歌,喜歡演戲,甚至尋找我生命的認同和做人的態度,也因此,阿飛正傳對我而言,實在不只是一部電影而已。
_________________
留言列表